1、第二章 聲現(xiàn)象第1節(jié)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振動 2.物質 介質 3.介質 傳聲 不能 4.波 聲波 5.介質的種類 溫度 340m/s 6.振動 空氣和水 7.振動 空氣 8.1700 9.A 10.C 11.C 12.振動 13.強聲 空氣 14.(1)振動 (2)大于 (3)真空不能傳聲 15.振動 16.振動 空氣 17.C 18.B 19.A 20.實驗器材:音叉、鐵架臺、乒乓球、細線; 設計實驗:將乒乓球用細線懸吊在鐵架臺上,調整好高度。
2、敲擊音叉,使音叉發(fā)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靠近乒乓球; 實驗現(xiàn)象:乒乓球明顯地跳動起來; 結論: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 總結:音叉的微小振動 小球明顯地跳動第2節(jié) 聲音的特性1.高 低 高 低 2.每秒鐘振動的次數(shù) 赫茲(Hz) 3. 20~20000 高于20000Hz的聲音 低于20Hz的聲音 4.大 小 大 小 5.材料 結構 6.大 響度 大 物體的振幅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7.超聲波 超聲波加濕器、聲吶(答案合理即可) 8.振動 低 9.B 10.C 11.C 12.空氣 音色 13.響度 真空不能傳聲 14.音色 15.次聲波 16.低 振動的頻率低于20Hz 17.D 18.B 19.B 20.音調變高 暖水壺的玻璃振動產生的;等等。
4、 21.(1)A B C A D F 80 1.02 (2)選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緊琴弦,撥動琴弦測出此時振動的頻率。
5、改用不同的力拉緊琴弦,分別測出相應的振動頻率,進行分析比較 22.金屬湯匙碰撞石塊時振動會產生聲音,第一次聲音主要是通過空氣到達耳膜引起聽覺,第二次聲音通過細繩傳到人耳側的骨頭上,聲音由骨頭到達聽覺神經(jīng),聽起來聲音比第一次大,因而,小明的實驗可以告訴我們:①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②聲音可以通過氣體、固體傳播;③人耳可以通過骨傳導感知聲音;④固體傳聲比氣體傳聲效果好。
6、第3節(jié) 聲的利用1.信息 能量 2.聲吶探測 B超診斷(答案合理即可) 3.超聲波加濕器 超聲波體外碎石(答案合理即可) 4.聽 信息 5.超聲波 回聲定位 聲吶 6.振動 能量 7.診斷疾病 檢測零件內部是否有裂紋 清洗物體 8.A 9.A 10.信息 響度 解析:在放置“動力之源”的大廳天花板上,繞金屬球一圈有8個話筒,從8個方向“收聽”觀眾的呼喊。
7、一臺計算機(服務器)分析這8個聲音的分貝,然后“指揮”安裝在金屬球懸掛繩索的“黑盒子”——一個傳動裝置在擺動方向上作出反應。
8、同時,通過另外的計算機控制,球上的視頻展示也會隨聲音而變。
9、也就是說,金屬球轉動能量的來源并非來自觀眾聲音能量,觀眾的聲音只是控制球的擺動方向和幅度及燈光的亮度顏色。
10、 11.人耳聽不到 12.D 13.A 14.B 15.(1)發(fā)現(xiàn)蠟燭火苗跳動。
11、 (2)薄膜發(fā)聲時,聲波的能量通過空氣傳遞,能將蠟燭吹滅。
12、 16.(1)用超聲波(聲吶)。
13、超聲波定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
14、 (2)遠處的風暴產生次聲波,次聲波傳播速度比風浪速度快得多,引起氣球的振動,因而被人察覺到。
15、 17.因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人在高聲喊叫的同時,也引起了周圍空氣的振動,振動通過空氣傳遞給了積雪層,往往會引起積雪層的振動,這樣會有引發(fā)雪崩的危險。
16、 18.略第4節(jié)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1.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 2.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3.分貝(dB)為單位 4.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 空氣等介質的傳播 鼓膜的振動 5.防止噪聲產生 阻斷噪聲的傳播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6.聲源 7.分貝 30~40 90 70 50 8.B 9.B 10.B 11.開放性習題,答案合理即可。
17、 12.分貝(dB) 13.振動 空氣 噪聲 14.噪聲 響度大 音色 15.B 16.C 17.A 18.C 19.機械鬧鐘 B 泡沫塑料、衣服、錫箔紙 20.啟動一輛汽車,在它正常工作時,聽著它工作時的噪聲逐漸后退,直到聽不到為止,記下后退的位置。
18、啟動另一輛汽車,也在它正常工作時,聽著它工作時的噪聲逐漸后退,直到聽不到為止,也記下后退的位置。
19、比較兩次后退的位置,距離較近的那次的汽車工作時噪聲較小。
20、 21.當聲波遇到墻壁上的楔形海綿時,會在這些凸起之間不斷反射,越“鉆”越深,聲波被大量地吸收,減小了錄音棚內的噪聲。
21、章末小結1.B 2.D 3.響度 音調 音色 4.C 5.C 6.C 7.鼓發(fā)聲時,鼓面在振動 空氣 8.dB 響度 9.甲 乙 甲 丙 10.B 11.D 12.B 13.B 14.(1)比較聽不到聲音時人到盒子的距離 (2)電鈴的響度;聽聲音的人;包電子鈴的厚度;放在盒中的位置;等等 15.(1)固體能夠傳聲 (2)金屬的傳聲性能優(yōu)于棉線 (3)棉線停止振動 (4)①a、d?、谝粽{的高低與琴弦粗細的關系 ③沒有保持琴弦的材料相同,存在多個變量或沒有控制變量第三章 物態(tài)變化第1節(jié) 溫度1.物體的冷熱程度 液體的熱脹冷縮2.攝氏 冰水混合物 1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 13. 35℃~42℃ 0.1℃ 4. 37℃ 三十七攝氏度 5.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 6.實驗用溫度計 體溫計 寒暑表7.量程 分度值 若低于最小刻度線則無法讀數(shù),高于最高刻度線溫度計會損壞,不能及時讀數(shù) 8.零下20攝氏度(或負20攝氏度) 9. 7.5℃ 9℃ 18℃ -4℃ 10.A:錯誤,因為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B:正確 C:錯誤,因為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D:錯誤,因為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浸沒在被測液體中 11.BAFCDE 12.乙 縮口 39.5 13. 30 14.D 15.A 16.A 解析:體溫計中的水銀柱在受冷收縮時,在縮口處斷開,玻璃管中的水銀不能自動回到玻璃泡,所以,大家可以認為,體溫計的示數(shù)只能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不能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
22、 17.D 18.B 19.(1)熱水質量 (2)20 39 52 泡沫塑料的保溫性能比棉絮好 (3)降低相同的溫度時,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
23、 20. 35℃ 56℃第2節(jié) 熔化和凝固第1課時1.固態(tài) 液態(tài) 氣態(tài) 2.物態(tài)變化3.固態(tài) 液態(tài) 液態(tài) 固態(tài) 4.凝固 熔化 5.0 0 相同的 6.春天來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固態(tài)的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了液態(tài) 冬天到了,氣溫下降,湖面上的水結成冰 工廠的鑄造車間里,工人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變成了固態(tài)的鑄件 7.(1)乙好,乙裝置海波受熱均勻 (2)為了使燒杯底部受熱均勻 (3)48 吸收 保持不變 2 8.不熔化 熔點 吸熱 9. 70 BC 10.B 11.A 12.(1)10 (2)48 (3)10 (4)4 (5)22 解析:從圖象可以看出,開始計時的初溫是10℃,在圖象中,有一段時間,吸熱了但溫度不變,這個溫度就是熔點48℃,熔化時間從第4min到第14min共10min;晶體完全熔化后,又加熱了4min,溫度又升高到70℃。
24、 13.A 固液共存 14.A 15.C16.C 17.C 18.D 19.B 20.D21.(1)C、B、A (2)如右圖所示。
25、 (3)4 (4)較小 解析:(1)三個固定支架的安裝順序:先是石棉網(wǎng),再是固定試管夾,最后是固定溫度計。
26、 (2)用描點法畫出冰熔化過程中的溫度—時間圖象。
27、 (3)溫度計的讀數(shù)為4℃,不需要估讀。
28、 (4)較小的冰塊,易均勻受熱,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較準確。
29、第2課時1.晶體 非晶體 晶體 非晶體 2.溫度達到熔點 繼續(xù)從外界吸收熱量 溫度達到凝固點 繼續(xù)向外界放出熱量 3.吸熱 升高 放熱 下降4.熔點 凝固點 相同 5.吸 放 6.①海波?、诓AА、凼恰、苁恰、莶蛔儭、奚摺、哂小、酂o 7.放熱 8.非晶體 9.D 10.D 11.C 12.液 固 固液混合 13.非晶體 14.冰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或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冰熔化后,繼續(xù)吸熱,溫度升高等。
30、只要合理均可) 15.凝固點較低(或凝固點低于零下5攝氏度) 解析:冬天溫度較低,如果用水的話,結成了冰就不能循環(huán),起不到散熱的作用了。
31、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在很低的溫度下卻可以循環(huán)散熱,說明混合物仍然是液體,并沒有凝固,從而推斷出此種混合液具有較低的凝固點。
32、 16.C 17.C 18.A 解析:“為了使雪很快熔化”可以理解為在溫度較低的環(huán)境下,雪可以在低于0 ℃的時候熔化。
33、該熔雪辦法主要用了鹽水比水的熔點低的特點。
34、19.C20.(1)如圖所示(2)-6 固 (3)低 (4)升高第3節(jié) 汽化和液化第1課時1.液 氣 吸收 蒸發(fā) 沸騰 2.汽化 不變 沸點 3.達到沸點 繼續(xù)吸熱 4.高 高壓鍋 5.100℃ 6.B 7.C 8.C9.C 10.D 11.(1)注入的水溫度太低(或水太多,火太弱) (2)如下圖所示。
35、(3)100 (4)(b) (a) 12.高 沸點13.(1)100 等于 (2)20 (3)剛開始升溫快,后來升溫慢 14.D15.D 16.D 17.C 18.減少水的質量(或用熱水等)?、倜荛]容器并抽氣 ②密閉后再將燒瓶倒置,并向燒瓶上倒冷水 19.(1)B (2)98 (3)①沸騰是液體的表面和內部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②液體沸騰前吸熱,溫度不斷升高;③液體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④液體的沸點與液面上方的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36、 20.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而紙的著火點是183℃,燒水的時候,水不斷從紙盒上吸收熱量,即使燒開后,水的溫度也保持沸點不變,從而使紙的溫度不致超過183℃。
37、所以水沸騰時紙盒不會燒著。
38、第2課時1.一定 內部 任何 液體表面 2.高 大 快 3.氣態(tài) 液態(tài) 放出 4.降低溫度 壓縮體積 常溫 壓縮體積 5.水蒸氣 液化 6.B7.A 8.C 9.A 10.液化 大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11.液化 12.汽化 液化 13.汽化 液化 14.(1) 加快水分的蒸發(fā) (2)保持沙子的濕潤,使蒸發(fā)持續(xù)進行 15.B16.D 17.B 18.C 19.B 20.C 21.(1)表面積大小 (2)A、C (3)表面積 不正確 只有在水的質量相同時,才有比較的意義(研究多個量間的關系時要注意控制變量)第4節(jié) 升華和凝華1.氣態(tài) 吸熱 2.固態(tài) 放熱 3.D 4.C 5.(1)升華 (2)熔化 (3)汽化(蒸發(fā)) (4)液化 6.升華 凝華 7.升華 凝華 熔化 8.C9.C 10.D 11.升華 凝華 12.加熱時萘吸熱升華,停止加熱后,萘放熱凝華,附著在樹枝上 13.凝華 14.A 15.B 解析:一般情況下,比較蓬松的霜、雪、霧凇、玻璃上的窗花等都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因為水蒸氣放熱凝華成冰時不會結合得太緊密。
39、但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冰,肯定結合得很堅實,故選B。
40、 16.D 17.D 解析:大家可能會認為“白氣”是水蒸氣,其實我們是看不見水蒸氣的,比如夏天室內空氣中有很多水蒸氣,但是我們看不見。
41、凡是我們可以看到的“白氣”,都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大量的小水滴。
42、打開冰箱門時,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無數(shù)個小水滴(即“白氣”)。
43、故選D。
44、 18.B 19.C 20.(1)凝華 0 吸收 (2)蒸發(fā) 滲漏 (3)升華 吸收章末小結1.吸 液化 2.凝華 放出 凝固 3.A 4.(1)秒表 (2)98 圖略 (3)空氣中的水蒸氣 液化 5.(1)受熱物質受熱不均勻 (2)冰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蠟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3)A (4)從圖象看出,第1分鐘內的冰和第5分鐘內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熱量,二者質量相等,但冰升高的溫度高。
45、 6.溫室 升華 蒸發(fā) 7.液化 放 8.降低 9.汽化、液化 10.B11.D 12.D 13.C 14.(1)96 (2)98 低于 (3)B (4)沸騰前水的響聲大,沸騰后水的響聲變小;沸騰前溫度計的示數(shù)不斷升高;沸騰后繼續(xù)加熱而溫度計的示數(shù)保持不變。
46、 (5)適當減少水量;給燒杯加蓋子;適當提高水的初溫;等等。
47、 15.(1)液體的溫度 (2)甲、乙 (3)不正確 (4)正確、 第四章 光現(xiàn)象第1節(jié) 光的直線傳播1.能夠發(fā)光的物體 太陽、螢火蟲、水母 蠟燭、霓虹燈、電燈 2.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3.均勻介質中 直線 4.激光引導掘進方向 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答案合理即可) 5. 3×108 快 6.①④⑦⑩?、冖邰茛蔻唷 ?.一葉障目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8. 3×108 慢 40000 9.B 10.C。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看了會喜歡。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