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廣東一小伙取錢救父,銀行非要本人來,導致父親當場死亡

廣東省的一家農村信用社的大門口,熙熙攘攘的聚集了大量的人群,透過擁擠的人群,依稀能看見信用社內一片混亂,爭鬧、吵架、拍桌,各種男人女人尖銳的哭喊聲和爭吵聲此起彼伏,不知道的還以為進了菜市場。

而在大廳內的邊上還停放著一輛木板車,車上還躺著一位瘦骨嶙峋的老漢,看起來毫無生氣。

在尖銳的吵架聲中,能聽見信用社內的一位叫鄧漢林的男子正在憤怒地拍打著銀行的玻璃窗柜臺,淚俱下地控訴著銀行的工作人員是殺人兇手,害他父親撒手人寰,不省人事。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圍觀的群眾們也大致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起初鄧漢林一大早就急匆匆地跑來了信用社,跟銀行表明父親已經重病昏迷,急需取錢治病救命,因此希望能夠取出父親的存款。可到了銀行之后,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非但錢沒有能夠如愿取出,還在信用社工作人員的多次阻擾之下,耽誤了父親的治療,導致老人病死在信用社門前。

至此,圍觀群眾紛紛指責信用社沒有人性,間接害死了老漢,理應對此事負責,面對群情激奮的人們,信用社不得不暫閉大門。

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信用社的工作人員,為什么要阻撓鄧漢林為父取錢治病呢?重病昏迷的老人又為何會橫死信用社門前呢?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如何呢?

為父治病,兒子花光家里積蓄,貧困家庭雪上加霜。

2013年9月27號上午,廣東省高州市的一家農村信用社,迎來了一位名叫鄧漢林的中年男子,他匆匆來到信用社大廳,準備將父親的三萬存款取出來,用來給重病昏迷的父親鄧錦芳治病。

鄧錦芳,原來是一位七旬老人,身體非常不好,常年吃藥。后來又突患中風,癱瘓在床,無法行動,無法言語,于是常年的病痛和突如其來的中風讓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喪失了正常的生活能力,生活全都依賴于兒子鄧漢林的照料。

長時間以來,為了給鄧錦芳治病,鄧漢林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親戚朋友也都借了個干凈。即便如此,這些錢也不過是杯水車薪。但是父親的病又不能不治,怎么辦呢?

就在鄧漢林為錢撓頭無助時,他想起了父親之前存在信用社的三萬塊存款,要是能把這筆錢取出,也能應應急。

為父取錢,卻一波三折?銀行為何故意一拖再拖?

于是這天上午,鄧漢林早早做足了準備,不僅把本人的身份證以及戶口簿帶上了,還把老父親的兩張身份證以及戶口簿帶上了,就準備把錢給取出來。

但沒想到急忙來到信用社的鄧漢林,卻并沒有如愿取出那筆錢。

信用社工作人員表示,鄧漢林拿過來的兩張身份證上的名字并不相同,無法給他辦理取錢手續(xù)。

原來,老人鄧錦芳有兩張身份證,分別是老款身份證和新款身份證。

可能是因為在以前網絡信息不夠發(fā)達,在身份證更迭的過程中,信息出現了錯誤,所以老式身份證上老漢的名字叫做“鄧錦方”,是地方的方,而新式身份證上,卻錯誤的辦理成了“鄧錦芳”,是芬芳的芳,因此存在了一字之差。

鄧漢林如霜打的茄子一樣詢問工作人員說,那難道就沒有辦法取出這筆錢了嗎?

對此工作人員回復說,只需要去村里開具一份身份證明文件,證明“鄧錦方”就是“鄧錦芳”,兩個名字是同一個人,就能夠取錢。

聽到工作人員的話,鄧漢林立刻恢復了精神,起身離開了信用社,趕緊回到村里。鄧漢林向村委說明前因后果之后,很快就拿到了村委開具的身份證明,拿到身份證明的鄧漢林又慌慌張張來到信用社。

再次來到信用社的鄧漢林,已是滿身大汗,但臉上卻是抑制不住的喜悅,原本以為這下可以順利取到錢的鄧漢林,卻再一次被工作人員當頭潑了一盤冷水。信用社工作人員告知鄧漢林,身份證明還沒開完,所以依舊無法取錢。

在聽完工作人員的話后,鄧漢林心里再度著急起來,立馬向工作人員追問原因,不是你說去村里開具證明就行嗎?怎么還取不到錢?

于是信用社工作人員解釋說,村委出具的身份證明,還需要鄧漢林拿到派出所蓋章,證明村委開具的證件是合法有效的才可以,不然也是沒有用的。

聽到信用社工作人員的話,可把鄧漢林氣壞了,他氣憤表示,是你說開具村委的身份證明就能取錢的,現在又說要派出所的蓋章,那為什么不一開始就說清楚,非要別人著急的跑來跑去,才高興嗎?

話是這么說,但鄧漢林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耽誤了,所以不得已鄧漢林再次走出了信用社,向著派出所奔去。

不久后,他急匆匆地從派出所出來,拿著蓋了派出所公章的身份證明再次回到了信用社,這一次他把所有的資料都交給了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結果鄧漢林的資料,就開始給他辦理手續(xù),鄧漢林此時已經滿心疲憊的癱軟在了座位上,心想,終于能夠把這筆錢拿到手了。

過了一會兒,工作人員就把一應資料交還給了鄧漢林,聲稱手續(xù)已經辦理好了,聽到這話,鄧漢林可高興壞了,十分開心地接過文件。

可老天爺就好像是在跟鄧漢林開玩笑一樣。

當鄧漢林接過所有資料之后,卻并沒有發(fā)現一分錢,鄧漢林心生疑惑,向工作人員問道,不是說已經辦理好手續(xù)了嗎?錢呢?

忙碌奔波,不僅取錢無果,銀行還毫無人性,咄咄逼人,硬逼老人親自到場取錢?

工作人員聽完鄧漢林的話,當即回應道,我給您辦理的是更改賬戶姓名的手續(xù),而不是取款手續(xù),因為這個賬戶是沒有密碼的,所以必須要本人親自來銀行才能取錢。

聽到這話,可把鄧漢林氣壞了,說話聲音一下子大了起來說:“我要取錢啊,搞了半天你給我更換了個賬戶姓名?不知道人命關天嗎?”

就在鄧漢林跟工作人員爭執(zhí)之下,信用社的大堂經理阿強(化名)走了過來,阿強詢問鄧漢林到底要辦理什么手續(xù)?鄧漢林氣憤回應道,我要取錢,結果你們搞了半天卻只是給我改了個賬戶姓名。阿強則回復道,沒有辦法,如果你想取錢就必須要本人前來。

三番兩次遭到“戲耍”,鄧漢林再也遏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接和信用社工作人員激烈爭吵了起來。

鄧漢林表示說:“我爸要是能自己來我還跑這么多趟干什么!而且是你們之前說只要出具身份證明就能夠取錢,怎么現在又說不能取錢了呢?”

但是大堂經理阿強不僅理會鄧漢林所說的話,反而繼續(xù)問道,卡里面有多少錢?鄧漢林說大概三萬塊左右,這是我急著拿來救命的錢,結果被你們在這一拖再拖,到底是什么意思?

隨即,大堂經理阿強當即就對鄧漢林發(fā)起了脾氣!語氣也變得差了起來,指責鄧漢林如果那么著急要錢治病,完全可以去貸款。要想從銀行取錢,就得找本人來,不然你就算是在這里撒潑,也沒用。

鄧漢林說:“我是他的兒子,我不能取他的錢?他病重昏迷,在家打針,還非得本人來嗎?就不能通融一下嗎?”

大堂經理阿強也毫不退步地說:“規(guī)定就是這樣的,不管是鄧錦芳病了,昏迷了,還是在吊針,都需要他本人過來,就算是拔掉針,用輪椅推著過來,還是抬著過來都可以,只要他到我們這邊拍個照片就行了?!?/p>

但無論怎么說,銀行經理就是不肯給鄧漢林取錢,鄧漢林沒有辦法只能憤憤地先離開了信用社,回了家?;氐郊抑朽嚌h林趕緊和家里的叔伯長輩們說明了此事之后,無奈之下,鄧漢林一家人一致決定推著病重的老父親去信用社取錢!

于是第二天,他們找來了一輛農村用的板車,然后就把鄧錦芳老人抬到板車上。接著七八個人浩浩蕩蕩的就開始從村里抬著鄧錦芳奔向信用社。

按照鄧漢林之后接受采訪時所描述的,等到他們幾個人抬著鄧錦芳來到信用社門前不遠處的時候。

大堂經理阿強卻早就等在了信用社的大門處。當他們想要把鄧錦芳抬進信用社時,阿強擋在大門口,用諸多借口,不讓其一行人進入信用社大廳,并表示讓鄧漢林等人不要在信用社無理取鬧。好在鄧漢林一行人,人多勢眾,不管阿強如何阻擾,最終還是在推推嚷嚷之下,把老父親鄧錦芳抬進了信用社大廳。

可是在進入大廳后,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卻絲毫沒有要給鄧漢林等人辦理取款手續(xù)的意思,一直拖延著,局面就這么僵持著。直到眼見著鄧錦芳快不行了,阿強這才讓人抓緊辦理了取款手續(xù),把錢拿出來給了鄧漢林一行人。

但一切都已經回天乏術,鄧錦芳還是錯過了治療的時機,失去了呼吸,病逝當場,本是一筆“救命錢”卻瞬間變成了“遺產”。

鄧錦芳的離世讓鄧家人實在無法接受,他們認為這都是信用社的錯,如果不是信用社沒有人性,如果不是大堂經理阿強的阻攔,如果能早點拿到這筆錢,鄧錦芳也不會死,于是他們便在信用社鬧了起來,誓要信用社為此負責,所以便發(fā)生了開篇提及的一幕。

后來,鄧漢林的叔伯長輩們,在聽說了這件事后,也紛紛趕往信用社,聲討信用社,他們有的手拿花圈,有的手拿紙錢,就在信用社門前毫無顧忌的燒了起來。

這下可把信用社的工作人員以及大堂經理阿強,全都嚇壞了。

隨后這件事情越鬧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聲討信用社,指責信用社,紛紛要求信用社關門大吉。與此同時這件事也吸引了許多媒體的關注,為了替鄧家人討回公道,于是記者紛紛上門采訪,希望信用社能夠就此事做出回應。

在外界看來,好像老人的離世全都是信用社以及大堂經理阿強的責任,那么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嗎?

真相大反轉,鄧家人為了訛錢,不顧老人的死活?

在事情發(fā)生后不久,當記者找到信用社的負責人時,我們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從農村信用社負責人的口中說出的,是一個與鄧漢林所描述的完全不一樣的事發(fā)過程。那么到底是誰在說謊呢?這件事究竟是誰的錯?

信用社負責人在面對記者的采訪時,為了佐證自己所說的話,還把當天的監(jiān)控錄像給調了出來。

負責人說,當天鄧漢林上午第一次來到銀行之后提出要取錢,但是銀行柜員告知取錢必須是本人,還說因為兩張身份證的名字不同,有一個字同音不同字,須開具居委會和派出所開身份證明。

而負責人說的這些情況,我們也從所播放的監(jiān)控錄像中得到了證實。像鄧漢林所說,工作人員確實以不是本人為理由,拒絕了鄧漢林取錢的要求,但同時工作人員也告知了鄧漢林要準備的全部身份證明,并不是信用社工作人員刻意刁難,不告知需求。

因為在監(jiān)控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上午十點左右,鄧漢林第二次來到了信用社,而鄧漢林當時手中已經把村里的文件以及派出所的證明,全都帶來了,所以信用社方在鄧漢林第一次來取錢時,就已經與他講清楚了要求,并不像他口中所說跑了兩趟帶來的。

不過后面事情的發(fā)展也正如鄧漢林所說的那樣,工作人員只是為其辦理了賬戶更名手續(xù),并不是取款手續(xù)。于是氣憤的鄧漢林就和工作人員爭執(zhí)了起來,就在這時,大堂經理阿強趕了過來。

在接下來的監(jiān)控錄像中,記者發(fā)現阿強的態(tài)度的確比較惡劣,也的確說出了,沒錢治病要鄧漢林出去借錢的話語。

面對記者,負責人表示說:“銀行有銀行的規(guī)矩,鄧漢林拿來的是,屬于無密碼存折取款,必須得本人來才能取,這也是為了保護客戶資金安全。

但是大堂經理對客戶說出讓他出去借錢治病的這種態(tài)度確實是有問題的,不過他們事先并不知道老人已經是重病的情況,如果確實是病重,可派人到現場核實處理,所以是溝通不夠導致的誤會”。

之后鄧漢林在發(fā)現理論不過后,才憤憤轉身離開了信用社。

隨后幾個小時,鄧漢林一行人開始晃晃悠悠地抬著鄧錦芳來到了信用社,但是在監(jiān)控中,我們可以看見,在信用社門口并沒有任何人用任何借口阻攔鄧漢林等人進入信用社,而且在鄧漢林等人進入信用社后,工作人員也立即辦理了取款手續(xù),并沒有拖延,整個過程也就花了幾分鐘的時間就處理好了。

完全不像鄧漢林所說的那樣,銀行的工作人員一直都在拖延,直到老人家快要不行了才開始辦理取款手續(xù)。

那要說既然已經順利取到錢了,為什么鄧錦芳還會病死在信用社呢?

這就得說到取到錢后,發(fā)生得讓人完全看不懂的事了。

順利取錢后,為讓銀行賠錢,不顧老父病情,導致老漢病重致死

在監(jiān)控錄像畫面中,記者發(fā)現,鄧漢林等人在取完錢后,并沒有第一時間推著老人去就醫(yī),而是依舊在柜臺前徘徊。那他在等什么呢?

從信用社負責人口中我們得知,鄧漢林等人為什么取錢后不離開的原因,竟是他提出要求信用社賠款一萬元誤工費給他們。

面對如此無理的要求,信用社當即便拒絕了,眼看著信用社拒絕了自己的要求,鄧漢林便開始拍打信用社柜臺的玻璃窗,不斷地與工作人員爭吵。那架勢就像是要把信用社拆了一樣。

在雙方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而鄧錦芳也越來越虛弱,但鄧家人卻絲毫不在意鄧錦芳的情況,隨后鄧家人的行為更是越發(fā)讓人看不明白。

當時在場的人有人看老人情況不對,隨即便撥打了120,可當第一次救護車來到信用社門前時,鄧家人卻把路口圍住不讓急救車進來,還不讓醫(yī)生救治給鄧錦芳,甚至還出口威脅醫(yī)生,誰敢靠近就打死誰。

其中有一位年輕醫(yī)生,準備偷偷進入查看,但是卻被鄧家人一把拉住,并說道,這里的事情和你們無關,這是我們和銀行的事情,你們不要插手!于是在這種情況下醫(yī)生只好離開。

在看見急救人員離開后,鄧漢林等人又一次和信用社工作人員吵了起來。時間就這么持續(xù)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信用社工作人員發(fā)現鄧錦芳老人的情況似乎又有些不對勁,于是再一次地撥打了120 。

當救護車第二次來到信用社后,在醫(yī)生不斷地勸說下,鄧家人終于同意讓其中一位醫(yī)生進入信用社查看鄧錦芳的身體情況。但此時,醫(yī)生卻發(fā)現老人已經瞳孔擴散,沒有呼吸,去世了。

聽到這個消息,鄧漢林等人并沒有傷心,反倒是紛紛上前不斷地與信用社人員爭吵,提出驚人的索賠條件。第一信用社必須賠償四十萬;第二要信用社出面,與當地派出所交涉,允許老人土葬;第三要大堂經理阿強陪葬。隨后到來的親戚,還在信用社燒起了紙錢。

整個大廳都被弄得煙熏繚繞的,影響非常不好。

后來信用社的負責人見此便出來,準備與鄧漢林等人協(xié)商解決此事。但對于鄧漢林提出的這三個條件,負責人一口回絕了,因為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信用社的底線,所以雙方再度僵持下來了。

一直到當天晚上,最后在信用社負責人的再三勸說下,鄧漢林最終同意以信用社賠償十三萬結束此事。

不過信用社負責人表示,這十三萬并不是賠償,而是信用社出于人道主義考慮給予的慰問金,畢竟老人的確真的病逝在信用社大廳內。

同時負責人還表示,此事已經通報給了上級,而上級部門也很快對此做出了處理,大堂經理以及相關人員停職調查,當天辦理的業(yè)務員也一同停職調查。

事情到此似乎也畫上了一個句號。

誰該付主要責任?

在事情擴散后,絕大多數人認為,信用社應該為此承擔主要責任,因為如果不是信用社的規(guī)定太過沒有人情味,如果能讓鄧漢林早日拿到這筆錢,也不至于讓鄧漢林等人推著病重的老人去到信用社。

同時也有人認為,鄧漢林等人存在勒索錢財的問題,在取完錢后沒有第一時間就醫(yī),救護車來到后,沒有及時讓醫(yī)生救治老人,才是老人病逝的最大誘因。

總之不管怎么說,在這個悲劇里,雙方都是受害者,鄧漢林失去了至親的親人,而信用社的信用也遭受到了影響。同時這件事情的發(fā)生,也引發(fā)了廣大網友的討論。人有三急,當我們在生活中再次遇到這樣的事情,銀行真的一點不能通融嗎?

其實是可以的,實際上中國銀監(jiān)會早就發(fā)布相關的規(guī)定,像戶主本人因為疾病,或者不在國內等客觀因素導致的無法親自上門取款的。

銀行方面應該采取特事特辦的原則,與客戶溝通了解情況,積極為有這些有需要的人們提供幫助,開辟綠色通道,甚至可以提供上門服務。

結語

其實,無論是在哪一方面,哪一行業(yè),凡事該換位思考一下,悲劇也就不會發(fā)生了。

就這件事來說,如果說有人存折和身份證一起丟了,那可能就得感謝銀行復雜的規(guī)定,保障了資金的安全。可如果說是本人有急事,銀行還要按部就班地執(zhí)行,那的確是給人帶來太大的麻煩,確實有點過于沒有人道。

如果當時哪怕能多了解一下細節(jié),多溝通一下情況,知道對方的情況,也可以選擇上門服務辦理業(yè)務,結局也許會好很多。大家覺得呢?

關鍵詞: 工作人員 大堂經理 身份證明 農村信用社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